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北京市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之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之要——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之一-和记娱乐游戏

发布时间:2024-03-18浏览次数:10

2024-03-18 来源:教育部

编者按:1月11日至12日,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长、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8家单位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现将交流发言材料予以编发,供参阅。

教育部简报〔2024〕第1期

  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瞄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命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重实践、抓落实,不断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聚焦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回信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准发力解难题。精心打造“三进”工作品牌,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主题活动,试点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动。推动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已优化和调整全市1200余所中小学校中近80%的党组织书记和校长,1070所学校已完成相关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搭建实践教学数字地图,建立实践基地,打造“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开展“‘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组织20余万学生参与“千人百村”、红色“1 1”等实践活动。

聚焦连续贯通,有组织地构建全学段全链条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基础教育基点和高等教育龙头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协同配合,以扎实、有后劲的基点供给龙头,以引领创新的龙头带动基点。以“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为总体思路,着力打通从“基点”到“龙头”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为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立体支撑。辩证把握入园、入学人数变化的远近态势,积极探索开展托幼一体化实践。启动6区7园8个托幼一体化实验项目,就托班教师队伍建设、托班管理运行、托班活动安排等开展实践探索。以升级建设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为切入点,不断完善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已建立首批市级培养基地18个。以中考中招改革撬动高中育人模式变革。创新建设高质量集团化课程,实施多样化特色发展示范计划,扎实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200余项校企合作项目在相关职业学校落地。统筹推进有组织科研、有效的人才培养、有用的成果转化。稳步推进未来区块链技术与隐私计算、集成电路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创新推出“大线出题、小线答题、产研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真需求”“真问题”中培养用得上的卓越人才。持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提升资政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人文社科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建设,聚焦国家和首都发展现实问题,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拓展成果应用渠道、打造高端发布平台。截至目前,已建设北京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心20个。

聚焦教育开放,为推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出应有贡献。注重运用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以开放促统筹、促发展、促创新,在与全球教育、科技、人才深度互动的新场景中提升发展能级。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京华大地更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持续深化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大统筹协同力度,持续完善三地对接、统筹协调、工作督促、工作通报、信息报送、调查研究“六项机制”,共同签署《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留学教育,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出“留学北京”四大版块10项便利措施,涵盖留学生活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满足留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为世界青年学子和人才提供高质量的留学教育,不断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速提质。高位打造北京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培育‘丝路工匠’人才”为主题,成立“丝路工匠”职业院校国际合作联盟,59所中外职业院校加入。联合举办三届“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来自16个国家的1000余名学生参赛。

聚焦数字化转型,以新赛道新优势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注重运用终端需求拉动有组织的优质高效教育供给,坚持有效供给、消费需求和应用场景围绕育人转,推动教育数字化这个重要突破口与打造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北京教育“新地图”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以“会诊制”深入推进市属高校分类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智能建筑、智能感知、智慧物流等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平台,支撑打造高校发展新优势。统筹建设教育公共服务、教育公共管理、教育公共资源“三大平台”,上联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下接区校资源平台,进一步整合与融通业务系统,有效支撑入学、招生、考试、评价等系列教育综合改革。建成“1 6 n”(一库、六系统、n应用)的教育大数据体系,发布上线北京教育大数据平台,建立常态化数据更新机制,面向各区、学校开放共享5.7亿条教育数据,进一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发布《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规范(试行)》,遴选首批智慧校园示范学校41所。


网站地图